行业资讯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求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日期:2023-02-15      来源: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微信图片_20230216095928.jpg


      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立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真抓实干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文件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七点要求: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

      二、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四、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五、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六、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七、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即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微信图片_20230216100000.jpg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号文件与以往不同的是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作为单独一项列举出来,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决心。

殡葬涉及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事关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民生工作之一。殡葬工作做好了,不仅是社会稳定器,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器。

在农村推行丧葬习俗改革,将农村死亡人员遗体火化,采取将骨灰葬于公益性墓地,或深埋不留坟头以及树葬、花葬和不保留骨灰抛撒等方式的生态葬,其目的就是禁止乱埋乱葬,节约土地和林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改革愚昧落后的办丧习俗。



推行农村丧葬习俗改革重大意义(即四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节约土地和林木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亩土地变成公墓和坟场,耗费木材500多万立方米。然而,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排名世界第113位;森林覆盖率不到14%,人均占有林地排名世界第118位。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大殡、行大礼,丧事活动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用品琳琅满目,劳民伤财,这是农村丧葬的真实写照。在农村,旧的丧葬习俗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适应。推行农村丧葬习俗改革,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改革旧的丧葬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在农村因丧事活动而引发的民间纠纷时有发生。按照丧葬习俗,谁家有人过世,要在家里摆放2—3天,办理丧事时,鞭炮声声,哀乐阵阵,披麻戴孝,招摇过市,严重影响到其它村民的正常生活,因办丧而引发的土地、林地等纠纷比较频繁。为此,推行农村丧葬习俗改革,也有利于和谐乡村建设。

     (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农村老人去世,大都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将遗体火化尽可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范围,采取生态葬尽最大努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来       源:殡葬服务百科

责任编辑:张洁